與自然共存,農田動物園第241號動物

20220709卡稻農割稻體驗-鹽鹽 (1)

卡稻農的使命是改變這代人對待土地的方式,創造更有趣的體驗、更健康的食物、更友善的土地。

20230117卡稻農披薩窯遊程 (27)

80年不變的耕作方式,養成吃農藥長大的世代

十歲時,疼愛我的二舅在很短的時間裡發現肝硬化,記得病床前他蠟黃的臉龐慈愛地看著家人,來不及和我們道別就離世。

隨著時代進步,大家開始關注食安相關新聞報導,原來飲食會讓影響身體機能,台灣每公頃農藥用量是全球第一名,高達17公斤,比第二名日本多出6公斤,也比全世界平均用量0.5公斤高出許多,其中包括歐盟禁止的農藥,導致洗腎人口世界第一,覺得好恐怖。

為什麼食物需要這麼多農藥?

因為我們想要便宜又大量的食物,台灣有98.6% 耕作面積使用農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人類將糧食生產工業化,這套系統已經將近80年沒有改變,土地資源枯竭的同時,每年浪費的食物卻可以鋪滿台北市每一寸土地。

這是一個不有趣、不健康、不友善的生產方式。

以自然農法復育生態棲地,

農田裡的動物園

20230117卡稻農披薩窯遊程-生態觀察-蚯蚓 (1)

三年前我和孩子們搬到好山好水的宜蘭,朋友們邀請我投入農業,想著如何讓食物生產變得更有趣、對身體更健康、對土地更友善,研究後選擇難度最高的自然農法。

面臨第一個困難是產量太低。第一年秧苗被福壽螺一夜吃掉一大半,因為不用藥,為了防治福壽螺,我將水排乾,福壽螺躲到土壤裡,雜草種子卻趁機長起來,面對著不要福壽螺就要長雜草的兩難;到了收割季節,代耕業者因為擔心雜草太多讓耕耘機過度磨耗而拒絕下田,最後地主的觀念停留在將土地利益最大化,認為我們沒有用心管理,把田收回;另一方面,我們也未能夠清楚和消費者溝通自然農法的價值。

然而,我沒有放棄。

第二年,心態歸零,我化身農田裡的科學家。農田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生物,花蓮農改場花了三年建立240種農田昆蟲資料庫,剛好讓我一一核對自家農田的物種及數量。

我驚訝發現有益於產量的物種往往代表能和環境建立平衡,譬如:澄瓢蟲、長腳蜘蛛、紅冠水雞;相反的外來入侵種則會讓環境生態平衡失去控制。譬如福壽螺、泰國鯽魚、埃及聖䴉,他們就像土地上的癌細胞,不斷擴散,讓整個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

只要能夠控制外來入侵種族群數量,就能夠大大減少產量損失,然而使用農藥或有機資材移除外來入侵種的同時卻很難不傷害到田裡的其他生物,而且很容易復發,我需要一個既防堵外來入侵種又不傷害環境的計畫,在無數次實驗中摸索解決方法。

於是,我參與一群小農團體,借助他們多年豐富的經驗克服困難,這些人認知到自然農法不是農村主流的耕作方式,很正常會遭到資源排擠,下定決心購買代耕器具,包括耕耘機、插秧機、收割機,甚至貸款蓋有機認證的碾米廠,從上游建立自然農法產業鏈,因此降低了耕地成本。

我學會了在插秧之前將田區蓄水,通過兩次翻土將田土打成爛泥漿,然後沿著四周田埂挖掘排水溝;插秧之後,福壽螺會從土裡面鑽出來飽餐秧苗,這個時候只要把水排乾,福壽螺就會鑽到土裡面休眠,能夠很大程度減少農損,透過每天固定時間重複輪灌管理,除了抑制雜草生長,也可以有效控制族群數量,提高產量。

農田動物園第241號動物

在食物的生產過程裡找到信任

食農教育

剛搬來宜蘭時,我的孩子不喜歡泥土、怕髒、被蟲嚇到,只能夠站在田邊看我農忙,他知道臺北市立動物園有354種動物,卻不認識農田裡的生物,這也是大多數城市朋友無法信任食物安全的原因,我和妻子是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解說員,想當孩子跟土地的橋樑,於是規劃體驗式食農教育遊程,正式成立「卡稻農」這個品牌。

剛開始,遊客抱著嘗鮮的心情來到卡稻農,望見如此原始的耕作方式,有孩子不敢下田,有的被水蛭嚇得半死,有的衣服弄髒開始哭,還有躲在車上不願意下來,甚至有的孩子會故意把保育類的彩鷸寶寶弄死,一度讓我感到沮喪,食農教育是一種「素養」」,想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就不能不認識農業和環境。

於是,我們加把勁,租下一間廢棄且坍塌將近40年的田間古厝作為食農教育基地,號召朋友們打工換宿,整理環境、蓋樹屋、蓋披薩窯,以及做更多的田野調查規劃農村體驗,譬如漂漂河就是百年前當地的生活方式,而控土窯是農閒時期農人的休閒娛樂,植物染則是傳統建築周圍的民俗植物應用,現在都成為卡稻農最受歡迎的體驗遊程。

過去一年累計超過500人參加食農教育遊程,其中50人成為卡稻農糧友,每個月699元,宅配新鮮的食材到家,支持以自然農法復育生態棲地的理念。

農田動物園第241號動物,

改變這代人對待土地的方式

20221022卡到農田區生態觀察 17

台灣水稻田面積共約15萬公頃,她占台灣陸地近三成面積,僅次於森林,是第二大生態系,涵養水鳥、兩棲蛙類、蜻蜓等多樣性生物的「人工濕地」,自然農法僅佔台灣全部耕作面積的0.4%,如果我們為台灣增加1%耕地,不用經過自然生態保護區複雜的行政程序,也能夠保護數百種動物,其中包括24種保育類昆蟲,在大自然生態平衡的狀態下,一物剋一物,農民無須過度投入,只要「無為而治」,就能達到生產與生態雙贏的局面。

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經過三年的醞釀,我們注意到卡稻農田裡族群正在復原,生物多樣性增加到67種,耕作面積也從第一年的三分半,增加到第二年的五分,再到第三年的二甲,越來越多小農加入自然農法契作的夥伴。

2021年台灣農藥總用量為9,380公噸,也就是台灣2300萬人口,每人分配到0.4公斤。

但是你在卡稻農購買的食物,貢獻0公斤的農藥,381項農藥零檢出。

卡稻農的使命是改變這代人對待土地的方式,創造更有趣的體驗、更健康的食物、更友善的土地。期待10年之後體驗式食農教育在台灣遍地開花,越來越多人選擇健康的農產品,因為土地是力量的源泉。

卡稻農不只是務農,更是一所教育機構,人類將成為農田動物園裡第241號動物,與環境生態一起共存共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