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寫糧友的信時,看著辦公室正在工作的夥伴們,雖然人力有限,但是都努力提供最好的服務給大家,所以想讓他們說一些話,
Category Archives: 關於卡稻農七件事
孩子們的感受力(豐富度)跟感受方式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所以會很驚訝他們探索環境的方式,會想要看他們會繼續怎麼去探索環境,也會想要給他們一些挑戰,看看他們是怎麼思考跟處理的。
以卡稻農三個孩子亮亮、鹽鹽、小雨傘為主角的13分鐘短片:「出發吧!三人小隊。」,由榮獲4次金鐘獎的陳芝安製作人團隊拍攝,想探索孩子視角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其實他們的腦袋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
年初,卡稻農感受過去熟悉的官方網站與社群媒體傳遞產品資訊的模式正在式微,我忽然意識到,卡稻農的辦公桌是一個「轉運站」──從土地到電腦,從稻田到雲端。
如同我的父母怎麼也無法想像四十年後,我會來到宜蘭投入環境教育,而我又怎麼能夠想像四十年後,我的孩子會創造什麼樣的奇蹟!?無論他們面對的是什麼困難,我始終覺得謙卑與無畏,是他們揚起的那張乘風破浪的帆。
卡稻農請來了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的「牛屎鯽老師」,帶著孩子認識溪流、玩植物染、聽控土窯的故事。每一個遊程,都像是一個自然送來的禮物,不確定、不完美,但真實而深刻。
今天的無餐具野炊,糰子老師跟蚯蚓老師帶著孩子來到鼻孔插著塑膠吸管的海龜裝置藝術前,介紹SDGS14「保育海洋生態」這個重要議題,因為塑膠汙染真的很嚴重破壞了地球的正常規律。
我們家孩子的腳踏車依循一貫傳承,哥哥長大後就由妹妹接手,妹妹長大後就由小弟接手,無論如何,都讓每個人有台自己的腳踏車。
卡稻農推廣的永續教育,在精準受眾之下,一樣要環繞著場域、教師、課程、後勤四個核心關鍵,或許理念是在追求地球永續發展,只有面對現實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一一解決,才是建構健康的產業環境的根本藥方,任何走捷徑的方式,都只能帶來曇花一現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