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稻農三個孩子亮亮、鹽鹽、小雨傘為主角的13分鐘短片:「出發吧!三人小隊。」,由榮獲4次金鐘獎的陳芝安製作人團隊拍攝,想探索孩子視角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其實他們的腦袋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
當初芝安來電邀請孩子拍攝時,我受寵若驚,畢竟「叫我野孩子」這個節目非常有名,過程中也處處看見他們的專業跟用心。
今天芝安邀請我們家庭參加首映順便一起餐敘,我一直好奇為什麼小雨傘那部影片「張舒淘爬高高」會是富邦基金會的策展第一名?芝安說會在觀影結束後和我們聊聊這個話題。
整個影片碎裂的分鏡讓節奏輕快緊湊,也使用很多鏡位豐富觀眾視覺,不會感覺疲乏,成功營造孩子跳耀又情感豐沛的思考方式,而且是順著孩子的情緒去推動整個影片前進,雖然系列節目主題是「欸,跟你說個秘密」,但是孩子的內心戲都完整鋪陳給電視前的觀眾,這個節目想呈現的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聽芝安說,富邦基金會請來很多兒童節目的評委審視這個系列節目,遇到很多困難,他找到我們家庭拍攝最後一集節目呈現給觀眾一個烏托邦式的童年,得到了評審的高度認可,才算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影片前半部聚焦在三個孩子的探索,一般大眾對探索的理解建立在具體事物的精神突破,然而三個孩子的探索是一種情緒累積,當他們情緒累積到某一個程度,就會自然啟動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這個任務本身也是一個情緒累積,孩子並不知道接下來情緒會有什麼變化,但是他們順應了自己每一個當下,這些情緒回過頭豐富他們的生命,所以畫面色彩是繽紛燦爛的。
影片後半部主軸想把孩子從探索拉回到家庭之中,所以我跟太太雅琳也出鏡了,我們陪伴孩子晚餐、做家事、刷牙剔牙、和孩子聊天,一起禱告;攝影師可樂說,他最喜歡的一段是哥哥姐姐在折衣服,小雨傘爬到除濕機上面玩,然後摔下來嚎啕大哭,媽媽抱著他秀秀,爸爸拿著拖把進房間拖地,那種平靜。
然後可樂接著說,他一個剛生孩子的女生朋友看完這個影片很感動,特別是爸爸幫孩子剔牙時跟孩子日常聊天,配合孩子的慢與憨,是許多城市父母與孩子相處的理想方式。
餐敘上,我與團隊夥伴分享自己高中休學的故事,不是一個很舒服的回憶,我很少談論,但是我臣服自己的感受,很多年前,我曾經非常困惑不知道怎麼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總以為在要與不要或想與不想中間做出選擇,但是無論哪一個選擇都很痛苦,我總是陷入徬徨與迷惘中,無數的挫折讓我領悟「臣服」的意涵。
離開芝安的家,我們一家五口頂著東北季風的毛毛細雨走在沒有路燈的鄉間小路,秋天濕冷的宜蘭阿,僅有幾家監禁在遠方窗格裡的高倍流明燈泡還閃耀著溫馨與慵懶,趁著守備鬆懈逃逸幾抹光線,飛也似比肩超越了我們,直到在黑夜裏消失,只留下我們穿過柏油路上的水漬,慢吞吞跺著步伐,沒有痕跡的隱沒在不遠處家的方向,好似不曾存在。
孩子出生後,我與太太決定搬到宜蘭,讓孩子在東部成長,後來成立卡稻農,我們喜歡這裡的環境,儘管生活有困難,仍然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