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筆記】臣服是一種永續教育的生活常態

卡稻農全體員工

親愛的糧友:

每個月負責糧友出貨的人是卡稻農營運助理王凱亭,月初就提醒我要在時限內完成致糧友的信,總是催了又催,才在出貨前一天晚上,抱著再不寫這個月就要開天窗的心情,坐在電腦前面敲打著鍵盤,回想起將近二十年前每個禮拜被自由時報的責任編輯王小姐催稿時一模一樣的情景,不由得會心一笑,有趣的是,大概是聽多了凱亭的抱怨,這個月卡稻農人資專員林玉羚前幾天用心疼女兒的語氣下令我準時交稿,當然少不了喜歡說幹話的裕家補上幾槍,說話很溫柔的晨韻一旁幫襯,我十分感謝與這樣可愛的同仁工作,在槍林彈雨的商場上總是因為他們的體貼與包容備受療癒。

對於我,十分珍惜有機會反芻一整個月發生的大小事情,如同我在前兩個月致糧友的信中所說,現在的卡稻農比較多專注透過esg提案和企業合作永續議題,同時也滿足教育工作者對於傳遞永續理念的需求,所以現在的體驗遊程逐漸轉型為客製化的教案,這對遊程統籌的壓力其實是變大的,因為我們正面臨國旅嚴峻的景氣寒冬,所有人的薪水都是妻子雅琳咬緊牙根辛苦周轉而來,我們吃著孩子學校營養午餐剩餘的惜福菜,日日如履薄冰,期待轉機,透過這個月致糧友的信,向各位坦承,卡稻農的經營並不輕鬆。

我總思考什麼是「平衡」?經濟與生態、考驗與祝福、工作與家庭、衝突與和諧甚至是個人的善良與邪惡,乍看完美的人物總要在複雜的現實選擇中才能展現立體的性格,對應卡稻農作為教育光譜中的一種色調,我們堅持讓大眾喜歡卡稻農的體驗遊程,但又不願意被世俗化,於是有同仁無法接受我們為了教育理念放棄快速獲利,將公司置身經營危機而離開,也有同仁因為我們選擇迎合大眾的口味設計遊程,簡化原本晦澀的教育意涵而離開,每一次有人離開,我就感覺自己被不斷反覆左右拉扯,幾乎支離破碎,直到我選擇接受所有喜歡與舒服,也接受所有不舒服與不喜歡,才得以從內心衝突中倖存。

生命是個有機體,我們選擇喜歡的食物吃下肚,營養留在給身體,無法契合的東西就拉出來,我沮喪過,在確認每個環節都在能力範圍內毫無保留的努力,我選擇面對焦慮,承認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在掌握之中,臣服目前遭遇的束手無策的困難,是的,我十分軟弱,身為一個父親跟丈夫的角色,這並不容易。

現在的我們正耐心尋找解方,不論卡稻農能在永續教育的道路走多遠,都要謝謝你,親愛的糧友,卡稻農的朋友,謝謝你陪著我們歷練到此,而且還要繼續走一段路,也一起成長茁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