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ㄟ,跟你說個秘密-斑馬和他的森林」剛在花蓮影展中獲得短片創作獎,導演可樂是一個帶著眼鏡的E人,像我們家孩子的大玩偶,得獎實至名歸。
《ㄟ!跟你說個祕密》是一檔貼身紀錄孩子內心世界的兒童系列節目,總共10集,今天第一天在my_video播放,卡稻農的「出發吧!三人小隊。」剛好在最後一集。
我發現其他的孩子年齡都比卡稻農的孩子大,這一點令我有些驚訝,所以在節目各集數展現很多孩子內心的矛盾、衝突、掙扎、複雜的感受,卡稻農的影片大多集中在五感體驗,就是孩子與環境互動的一面,比較少內心戲。
我覺得原因有:
1.卡稻農的孩子年紀比較小,還停留用身體感受世界的階段,不像其他孩子已經能深度感受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很明顯有更複雜的社交狀態,他們建立的精神世界很完整,也更社會化。
2.但是我覺得其他集數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同樣有趣,可以被他們的勇氣與努力感動。
3.我們家的孩子能夠在影片拍攝時的四歲、六歲、八歲的年紀仍保持這樣的身體感官,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社會不容易,我很感謝他們不急著長大,讓爸爸媽媽可以多陪陪他們。
4.我們家的孩子展現了另一個面向的成熟,體現在他們成長在一個支持他們用身體探索的環境中,這個支持探索的系統是成熟的,所以他們的感受能完整反饋在自己身上,他們的的精神世界可以被接住,就更有底氣(一種安全感跟自信心)去嘗試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我感覺他們有好好地在長大。
我覺得導演可能想要拍攝的是更多內心戲的影片,因為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無論是環境、角色、社交過程被迫面對的社會期待時,內心矛盾衝突,有很多的「不舒服」跟「我想辦法讓自己舒服」。
這樣的影片會讓很多家長及正在經歷的孩子看會有共鳴,因為這種蛻變的跨度從6歲一直到20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累積、沉澱直到穩定,剛好這個影片會讓人按下暫停鍵,無論是給父母或是孩子,甚至是整個社會,停下來看看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去哪裡?我覺得非常好。
相對之下,我們家的影片比較像爽片,重點不一樣,對觀眾來說,有趣地方在:
孩子們的感受力(豐富度)跟感受方式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所以會很驚訝他們探索環境的方式,會想要看他們會繼續怎麼去探索環境,也會想要給他們一些挑戰,看看他們是怎麼思考跟處理的。
影片觀看連結: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3/31879
映後討論教材:EP.10〈三人小隊〉——有愛的地方,就不怕迷路
🦉一起回答
- 傘傘在迷路的時候沒有哭,你覺得是因為他勇敢?還是因為他相信有人會找到他?
- 傘傘打翻除濕機後,家人先安慰他而不是責備他。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那時候你感覺
怎麼樣? - 哥哥和姊姊吵架後會畫信和好。如果是你,你會用什麼方式讓對方知道「我還是在乎
你」?
🎏照顧者問孩子
當你害怕或難過的時候,你最希望我做什麼?(抱你、聽你說、還是陪你安靜一下?)
如果你做錯事或打破東⻄,你最希望我怎麼反應?
我們家有什麼小事或習慣,會讓你覺得「這樣就很幸福」?
🏃♀️孩子問照顧者
如果我和手足/朋友吵架,你會希望我們自己處理,還是希望我告訴你?
你小時候做錯事時,大人都怎麼對你?你希望他們那時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