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筆記】永續教育的十字路口,一路摸索前進

水草料理-獨木舟

「不管是什麼人,即使在外人看來羨慕的生活,都有他生命歷程中需要面對的困境,有的人深陷其中,我只能夠陪伴。」:朋友說,電話裡,是彼此久違的關心,談著各自生活中的祝福與挑戰,為了給我鼓勵,朋友分享了配偶的狀況,我看見他從多年前的焦慮,一步步接受了目前狀態,也接受了自己。

「在拉扯中,卡稻農是否存在不是重點,當初我們為了孩子所以來到宜蘭,成立了食農教育品牌,傳遞了友善的理念,並不會因為卡稻農不在而消失,而是內化到未來做的每一件事情。」我說。

「很高興聽到你這樣說。」:朋友鬆了一口氣,他多次為我們家庭祈禱,「我每一次想到你們,或者跟任何人提到你們,我的內心就會感受到從你們傳遞給我的真誠、愛和力量。我真的很感謝你們!」

「謝謝你成為我們的榜樣!」:我說。

一眨眼來到三月底,食農教育基地迎來一波波學員參加體驗遊程,我們打造優質內容同時,也在困境中思考未來何去何從,其實品牌成立之初就存在許多的思辨,甚至在設計商業模式時,一直都有看見整個世界的矛盾架構:其實就是一場資源爭奪的產物,慶幸的我們沒有向這個現實妥協,才有那些更貼近真實人性的體驗遊程,包括上個月糧友的信中談到何謂「永續」的思辨,文末我說:「想要成就的是精神世界的昇華,而不是物理世界的變化,問題終將回歸到每個人的內心。」

我記得道德經32章:「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雖然世事多變,然而只有本心能夠順暢而行,卡稻農看重的從來不是外在世界的永續,而是內在的永續。

是的,親愛的朋友們,卡稻農曾經是友善耕作、食農教育、環境教育,現在是永續教育的理念傳遞者,他的角色多變,從生產型的農業、服務型的農業、休閒農場、到現在的教育工作者,關於未來,我們有想過成為教具開發商、旅行社、教育機構,甚至是YOUTUBER,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先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願你們也是,讓所有發生的好的或不好的事情,最終成就你們。

螢火蟲遊程報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