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永續旅遊SDGs】釣魚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釣魚營隊1

卡稻農成立之初有著「棲地復育」願景,過去數年不斷「以自然農法復育生態棲地」;幸運的是,水源地上乾淨的水源營造溼地環境,帶來螢火蟲及台灣原生水生植物,而且顯得特別有光澤。

隨著經驗累積,接下來一年,卡稻農將著手復育特定物種,首先是牛屎鯽跟菊池氏鯽。

放牛的孩子熟悉牛屎鯽(高體鰟鮍),埤塘裡吃牛大便的小魚,台灣三種牛屎鯽都遭遇人為開發、河道工程以及外來種入侵威脅而逐漸消失,因為流速緩和的塘埤或小溪溝,容易遭到人為填平或水泥化。

而菊池氏鯽已經在2017年列為瀕危物種,宜蘭種在野外絕跡6年以上,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棲地破壞。

小小公民科學家來環境調查

未來參加卡稻農生態觀察類遊程(包括:釣魚、生態觀察、水草料理、野菜料理等)的朋友們,除了好玩,也需要扮演公民科學家協助卡稻農作環境調查,我們將紀錄基地內的物種類別跟族群數量,才能夠科學的建立生物多樣性。

人為破壞透過掌握產權並阻斷汙染可以達到,然而移除外來入侵種相當棘手,外來入侵種需要被移除,其實是人類錯誤造成的,卻由動物承受犧牲折磨,移除是一種情緒壓力。

移除的意義在於修復錯誤,而非殺戮

準確地說,卡稻農的生態觀察類遊程,其實是生命教育課,移除的意義在於修復錯誤,而非殺戮,我們期待學員們尊重被犧牲的動物,對犧牲的生命抱持尊重與歉意,盡量不要讓牠們受苦,阻止錯誤再次發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目前政府移除外來入侵種動物毫無規範,放任各縣市政府及委外單位各出奇招瞎搞,甚至帶頭做錯誤示範,以致各種毫無章法,甚至已涉及虐待動物的移除亂象叢生,如以自製弓箭等不當工具射穿綠鬣蜥、為了移除斑腿樹蛙誤抓本土蛙、綠鬣蜥遭五花大綁,甚至嘴巴被塞入鞭炮點燃爆炸、母蜥疑似遭活活開膛剖肚、宣傳開發綠鬣蜥風味大餐…等。

屏科大陳添喜副教授曾經赴日交流巴西龜的人道處理方式,他提到,日本移除團隊也在會在移除完成後,帶領參加民眾舉辦慰靈祭。看似告慰動物之靈,實則也安撫人心,臺灣社會普遍沒有這類觀念,這也是為什麼卡稻農的生態觀察類課程顯得如此重要。

牛屎鯽生態復育

回過頭談卡稻農,請大家放心,我們不是在埤塘這種分支串連的開放水域做生態復育,因為流動的水源會將外來種的魚卵帶進棲地,無論做多少移除都徒勞無功。

我們建立了一個生態池,為了牛屎鯽,我們已經先將三十多顆河蚌的放入生態池的軟泥中,這是台灣原生貝類。

牛屎鯽媽媽產卵時,會把魚卵產在河蚌中,讓河蚌保護牠的魚卵,等幼魚孵化後,再一一游出來,河蚌也把牠的小孩—幼貝托放在幼魚的鰓中,讓幼魚帶著幼貝四處播放,以免幼貝擠在一起而生長不良。

健康的埤塘或溝渠在台灣已經所剩無幾,雖然卡稻農生態池小小的,如果用心經營,還是可以做出一些很了不起的事,我們期待不遠的未來能發現牛屎鯽小魚苗和河蚌互生互利,成為宜蘭環境教育的大自然教室,爸爸媽媽們也能夠重溫早年台灣田野的種種甜美的回憶。

【SDGs6.6|2.5小時|親子釣魚】保護台灣魚,移除外來入侵種

宜蘭卡稻農釣魚遊程

小漁夫的微物釣🐟,親子探索農村秘境🏕️,
卡稻農請到牛屎鯽老師,
為我們帶來微物釣體驗遊程。

台灣原生種魚,在外來魚種的排擠下,
🐠🐡🦈🐙🐳
嚴重生存空間不足,面臨絕種危機。

微物釣除了給孩子們近距離觀察魚,
更透過生態觀察,理解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牛屎鯽老師期待,這些小小種子🧑👧未來發芽,
讓保護台灣原生種魚的意識,
可以更為人所知,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