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筆記】計畫趕不上變化!

accupass活動首頁 2

今天一大早,我回到辦公室,看到伶俐很認真地蹲在儲藏室包這個月糧友的貨,我給他接了一台電風扇,接著我上樓處理宜蘭大學智慧休閒農業系的校外實習合約,是一個福智教育體系長大的孩子,經過好幾輪面試,從五個人中脫穎而出,七月即將上任,剛用完印,準備將合約寄回去宜蘭大學,隔一個桌子的玉羚就開口說要陪孩子,所以要離職,他找到一位非常優秀的新人要接她的位置。

前兩年,辦公室的人員浮動頻繁,當時的工作人員都很優秀,然而且很多工作執行不到位,面對每個月龐大的人事管銷,卻無法產生對應的效益,辦公室內部的士氣低迷,初期我擬定一個工作量化表,將每個職務的範圍具體化,但是無法滿足職務跟職務之間完美銜接,包括職務內容的定義仍然有認知上的落差,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建立notion(數位管理工具)、s.o.p(標準作業流程)、遠景導圖、組織架構圖,甚至整整兩個多月扣除掉行政庶務,整個團隊幾乎所有時間都拿來溝通願景、目標、計畫、定義,但是要放下慣性思維,是一項非常消耗心力的事情。

最後,仍然只能依靠不斷總結錯誤,針對每個環環相扣的部份進行優化,並且送走挫折沮喪的無法再一起走下去的工作夥伴,迎來下一批人適應新的制度,即使新人也會面臨通勤距離、福利、薪資、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的影響,慢慢的辦公室需要的溝通越來越少,人員適應的速度越來越快,工作成果越來越符合期待。

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懷念一起經歷卡稻農最辛苦時期的革命元老們,他們付出的努力跟耐心令我感到敬佩,這些人有王翊寧、蔡耀慶、曾柏睿、邱宇軒、鄭琪、蔡晨韻、王靜媛、王凱婷、林玉羚、陳一芸、黃晨冬、游偲岑,還有一些短到我記不得名字的人。

我問玉羚他在卡稻農學習到最多的是什麼?

「計畫趕不上變化!」:玉羚想了一下回答。

事情真的很難按照我們預想,剛結束去年的國旅寒冬,今年迎來旺季的客人,最近卡稻農基地遇到一些問題,即使最初透過合約等方式盡量避免了,但還是無可避免遭遇營運的瓶頸,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再一次開展公司業務的升級,妻子忍不傳來line訊息:「我覺得創業真的好辛苦,我都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態面對,如果可以躲到你懷裡什麼都不面對就好了…」

李天豪的youtube頻道有一個主題:「一聽就懂的佛教史」,從宗教史學出發看待軸心時代,佛陀派遣弟子到們到各地傳法佈道,世俗團體必有的糾葛就來了,從宗教史的角度來看,比起艱深難懂的佛法,能一一解決貼近現實的瑣事,才是佛教僧團不斷成長擴張的關鍵所在。

卡稻農推廣的永續教育,在精準受眾之下,一樣要環繞著場域、教師、課程、後勤四個核心關鍵,或許理念是在追求地球永續發展,只有面對現實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一一解決,才是建構健康的產業環境的根本藥方,任何走捷徑的方式,都只能帶來曇花一現的成果。

謝謝大家有這個緣分和我們走一段特殊的旅程,期待我們一起創造的美好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